ESG专栏|力鸿ESG热点资讯(2022年4月30日-5月8日)

 

    ESG,即Environment(环境)、Social(社会)和 Governance(治理)的缩写,是企业重要的非财务绩效评价标准。一个企业的ESG表现,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并代表其长期综合表现水平。

    力鸿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团队推出“力鸿ESG热点资讯”专栏,为您提供前沿资讯,分享专业洞察。

 

政策热点

“斯德哥尔摩+50”:应对气候变化,多边主义、合作共赢是唯一选择

日前,在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成功召开50周年之际,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联合举办的“斯德哥尔摩+50”中国高级别政策对话,共同探讨全球气候变化与治理问题。会上,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指出,中国将继续与有关各方在气候变化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气候变化这样的全球性危机挑战面前,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多边主义、合作共赢是世界各国的唯一选择。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这是联合国各主要成员国在历史上首次召开关于环境问题的专门会议,预示着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的觉醒。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UFWl2vXZLAeyO1IE_398LQ

 

中国人民银行:增加1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额度

5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增加1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额度,专门用于支持煤炭开发使用和增强煤炭储备能力。本次增加的1000亿元专项再贷款额度专门用于同煤炭开发使用和增强煤炭储备能力相关的领域,具体支持领域包括:一是煤炭安全生产和储备领域。包括现代化煤矿建设、绿色高效技术应用、智能化矿山建设、煤矿安全改造、煤炭洗选、煤炭储备能力建设等项目。二是煤电企业电煤保供领域。金融机构应优先支持煤炭安全生产和储备的项目贷款。对于煤电企业电煤保供领域,金融机构发放的煤电企业购买煤炭的流动资金贷款可按要求申请专项再贷款支持。

链接:http://www.pbc.gov.cn/goutongjiaoliu/113456/113469/4543277/index.htm

 

行业动态

 

上市公司协会:2021年仅三成上市公司披露独立社会责任报告或ESG报告

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场新增上市公司524家,年末公司数量增长至4682家,总市值96.53万亿元,规模稳居全球第二。截至2022年4月30日,全市场共有4,669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1年年度报告,共有1,408公司(约30%)披露了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或ESG报告,4,660公司在年报中披露了履行社会责任、加强环境保护、助力乡村振兴的相关信息。此外,共有1,916家上市公司参与乡村振兴建设,投入资金合计约177亿元;同时,上市公司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把污染防治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接:https://capco.org.cn/xhdt/xhyw/202204/20220430/j_2022043021323800016513255712554418.html

 

港交所:持续聚焦董事会多元化及包容性

近日,港交所推出全新的董事会多元化资料库"聚焦董事会多元化及包容性",旨在提升有关董事会多元化的信息透明度,让投资者及持份者知悉发行人在实践董事会多元化的政策与方针。根据《上市规则》今年新增规定,不再接受发行人董事会只有单一性别的成员。该资料库中对发行人董事会成员年龄、性别及在任时间等信息集中展示,发行人、投资者及持份者可拣选行业后,将个别公司与其同业的表现作对照评估。

链接:https://sc.hkex.com.hk/TuniS/www.hkex.com.hk/chi/BoardDiversity/index_c.htm

 

内蒙古:首单森林碳汇价值保险成功落地

4月28日,内蒙古首单森林碳汇价值保险日前成功落地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这是由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分公司为鄂温克族自治旗巴音岱林场提供一份36.14万元的森林碳汇价值风险保障,也是内蒙古林草碳汇价值保险的一次全新探索,也是助力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实现的一次成功实践。据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介绍,为深入贯彻落实“双碳”战略及内蒙古边疆生态建设布局规划,在多方努力下,内蒙古首单森林碳汇价值保险顺利出单。此次森林碳汇价值保险采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现场测量+人工现场抽验空地联测”的标的查验方式,确保承保数据精准可靠。

 

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1341230780043814&wfr=spider&for=pc

 

企业资讯

三峡集团:世界转速最快350兆瓦抽蓄机组投产发电

5月4日,三峡集团所属三峡建工浙江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以下简称“长龙山电站”)5号机组顺利完成15天考核试运行,正式投产发电。标志着世界首台额定转速600转每分钟、额定容量350兆瓦抽水蓄能机组应用成功。自2021年6月以来,长龙山电站已经陆续实现5台机组投产发电,电站在运机组积极参与华东电网调峰、填谷、调频、调相等任务,运行安全平稳,累计在电网用电高峰及时出力发电超过13亿千瓦时,在用电低谷抽水填谷耗电约17亿千瓦时。对于进一步提高华东电网调节能力、优化华东地区电源结构、促进新能源发展、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有重要意义。

 

链接:https://www.ctg.com.cn/sxjt/xwzx55/zhxw23/1312450/index.html

 

超音速飞机制造商Boom Supersonic:2025年净零碳排放并开发新型零碳商业客机

日前,超音速飞机制造商Boom Supersonic宣布与直接空气碳捕集(DAC)公司Climeworks达成长期协议。作为协议的一部分,Climeworks将清除并永久储存Boom Supersonic在大气中的残留排放,帮助其实现2025年净零碳排放的目标。据悉,Boom Supersonic正在开发一种新型商业客机Overture,速度约为当下商业飞机两倍,并将使用100%的可持续航空燃料飞行,实现净零碳飞行。去年,美国联合航空公司(United Airlines)与其签署协议购买15架Overture飞机,计划将在2029年投入商业运营。

 

链接:https://www.esgtoday.com/net-zero-supersonic-aircraft-manufacturer-boom-signs-carbon-capture-agreement-with-climeworks

 

企业ESG实践解析

本周案例: 恒生中国《2021年ESG报告》

近日,恒生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生中国”)正式发布《2021年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这是恒生中国的首份ESG报告。报告重点介绍了恒生中国在公司治理、绿色运营、绿色金融、客户服务、员工福祉以及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管理与绩效,力求尽可能全面地展现恒生中国在践行ESG理念和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和发展规划。

 

·ESG逐渐成为主流。本次发布ESG报告的恒生中国是中国内地首家发布ESG报告的外资法人银行,作为一家内地非上市企业,发布ESG报告并为处于监管与合规目的,而是与企业各利益相关方沟通的平台,也是企业梳理自身ESG管理与表现的重要途径。

 

借鉴: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找准定位,如:满足监管要求的合规型披露、体现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型披露、提升企业资本市场或品牌形象的营销型披露等。

 

·搭建ESG行动框架。恒生中国搭建了“ESG行动框架(2021-2030)”,设立了未来十年ESG领域的主要关注议题(如:可持续金融、绿色运营、社区、员工、治理等),并对标SDGs,提升企业行动框架的影响力和权威性。

 

借鉴:如果企业选择进行战略型披露或营销型披露,我们都建议搭建符合自身特点的ESG战略体系或行动框架,自上而下落实可持续发展行动。行动框架确定了中长期的发展方向,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应结合自身行业特征(如金融行业的可持续金融),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

 

·总结亮点成果。恒生中国报告专门展示企业过往年度的ESG亮点成果,划分了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领域,提炼优秀ESG绩效,进行重点展示。

借鉴:建议ESG实践较好企业对自身亮点成功进行总结,一方面集中展示企业ESG成果,另一方面也方便相关方阅读和传播。同时,企业可以选定内部重点绩效指标,以ESG报告为契机收集数据,进行年度对比,对管理进行跟踪和考量。

 

·保证数据可比性与连续性。尽管此为恒生中国第一份ESG报告,在环境关键绩效的数据上也采用了最近三年的对比展示,并对正面与负面指标均平衡展示,十分清晰。

 

借鉴:除了部分指引的披露要求外,我们建议企业对连续3年数据进行披露,这将大幅提升报告信息披露质量与透明性。同时,对于许多刚开始尝试ESG报告的企业而言,良好的披露基础是完整的数据和信息获取,因此如何加强ESG数据管理也是企业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道路上的重要一环。

 


*以上信息均来自互联网公开信息整理

 

 

力鸿在可持续发展领域提供丰富、专业的咨询服务。我们围绕ESG、低碳信息化与资讯化、碳资产开发与交易、双碳咨询等专业领域,致力于帮助企业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

 

力鸿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事业部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乙118号京汇大厦2110

业务垂询:+86 186 0113 1757   +86 135 1531 1806

 

 

创建时间:2022-05-09 09:43